Rebase 蜕变历史 -1.0
AMPL [市值≈386M]
无抵押稳定币的鼻祖,简单粗暴,一个通过动态调整每个持币人钱包余额的方式,也就是说当 AMPL>1 美金,到 rebase 周期时你的钱包余额就会自动增加,以此来保证持币人在总发行量中占有的固定百分比,目前是 rebase 模式中市值最大的币种 。这个币当时可谓做足了噱头,包括宣传挂图都无比嚣张,由于是首个 rebase 机制的缔造者,所以粉丝量巨多。
YAM [市值≈12M]
YAM 采用和 AMPL 一致的 rebase 模式,但以流动性挖矿的形式产出,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社区支持,但在上线不久就出现问题,创始人直接在推特发布“对不起,我们失败了”,这句名言也基本成为 DeFi 圈子永远抹不去的梗。急需 YAM 社区救场,后来经过社区不断努力至今依然生存下来。但 YAM 的挖矿模式从此被后面项目一直模仿并延用。
以上可以说是 Rebase1.0 阶段,通过简单粗暴的通胀通缩原理来调节货币的供需关系。但除了应用场景受限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出现“死亡螺旋”式的踩踏,因为当币值小于 1 的时候,将引发持币人的恐慌情绪,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减少用户手中的币来达到通缩的目的,那么将引起进一步的恐慌情绪,然后继续增大卖压,然后接着更加恐慌 ... 如此恶性循环,被称之为“死亡螺旋”。
Rebase 蜕变历史 -2.0
ESD [市值≈113M]
ESD 针对先前 rebase 机制中钱包余额不断变化的弊病进行改良,目的是增加 rebase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同时解决“死亡螺旋”问题。ESD 通胀时采用质押后获得的方式,同时通缩时不会减少 ESD 代币的数量,而是通过转为债券的方式,鼓励用户燃烧代币换取低值债券,待通胀来临时优先对债券进行偿还。
这种方式可以说开创了 Rebase 的 2.0 时代,采用债券的方式来代替通缩,由强制减少币量改为用户主动行为,其实从本质逻辑上是同样的结果,但是可以说从心理层面减轻了死亡螺旋的危机,因为这个时候用户不再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如果不想减少代币,可以选择一直持币等待慢慢恢复到 1 美金。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并没有充分得到解决,就是应用场景问题,ESD 这种质押的方式促使人们只想去质押这个币来获得通胀,而不是真正去使用它。
Rebase 蜕变历史 -3.0
BASIS
BASIS 在 ESD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通过使用 3 个币种来实现通胀和通缩,
BAC-美元
BAS-股权
BAB-债券
经过验证,ESD 采取的债券形式确实可以有效减轻死亡螺旋带来的心理危机,BASIS 同样延用了这种方式,但它将整个 rebase 机制进一步细化,对标美元的 BAC 不会直接对这个余额来通胀,而是通过像 BAS (股权)持有人分发 BAC (通胀美金)的方式领取,那么这就解决了 ESD 只有一个币种必须一直处于质押状态的尴尬,用户可以随意支配 BAC,只要持有的 BAS 处于质押状态,就可以领取基于 BAC 的通胀奖励。同时也使用一个新的币种 BAB 作为债券,通过 3 个币种对职能进行分割,几乎完美的实现了 rebase 算法稳定币逻辑上的关系。
同时在应用场景方面,BAC 变得非常灵活,可以像 USDT USDC DAI 一样使用,无需担心钱包余额变化的问题,也不需要一直处于质押状态。
总结一下,算法稳定币首先要解决的是“死亡螺旋”问题,这一点 ESD 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单币种质押的性质,仍然限制了使用场景,如果不能解决场景扩张问题,算法稳定币就无法像 USDC DAI 那样被人们使用,BASIS 在 ESD 的基础之上又前进了一步,彻底释放了 BAC 到市场上去使用。BASIS 在原理上似乎已经完善了「规则」,那么是否能够健康地执行下去,需要我们去等待和观察。__
最后,又将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到底是 「规则」还是 「自由」?应该如何权衡?虽然在面对很多极端情况下,中心化的控场能力要绝对强于去中心化,但是区块链世界不正是在不断的寻找完善的「代码规则」来代替「人为规则」吗?
这个命题有点像 CEX 和 DEX 之争,在 DEX 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 CEX 来提供服务,因为这个时候中心化的作用要大于去中心化。那么当 Uniswap 等 DEX 浪潮到来的时候,对于 DEFI 来讲更加适用的是 DEX,那么稳定币也是类似的道理,我们期待算法稳定币走向成熟的那天。
本视频由专栏作者陈默出品,授权金色财经独家发布。
本期由金色财经和Bitouq联合推出。每周三,周五固定更新。周末不定时更新。
风险提示:根据项目公开消息,为读者提供相关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风险高,参与需谨慎!
微信社群:Bitouq
B站&新浪微博:陈默Bitouq
公众号:Bito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