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市的深入,投资者们对于优质新项目的需求正日渐提升。
基于这一背景,新资产发行(或是说 IDO)开始成为市场热点,包括 Sushiswap、DODO 在内的诸多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近期均选择了将这一方向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一众 IDO 平台中,Polkastarter 因起步较早而率先捕获了大量新项目,这些项目们也在过去的一两个月内搭上了山寨币的“狂欢列车”,于二级市场上取得了堪称惊人的表现。
注:Polkastarter IDO 项目二级市场涨幅图,图片来自「Coin98Analytics」。
今日(2 月 23 日),Polkastarter 即将迎来新的一轮资产发行——Public Mint 将基于该平台进行 IDO,计划释放 250 万 MINT 代币,拟募资 25 万美元。
Public Mint 究竟是做什么的?该怎么玩?项目有何亮点?MINT 代币价值如何?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以法币为基础通证的区块链网络
DeFi 的爆发为区块链世界构筑了繁荣的链上生态,加密货币总市值也在近期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不过,与传统的链下商业世界对比,如今的加密市场规模仍然很小,如果将一个个已然成型的区块链生态比作一片群岛,那么传统商业世界就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陆。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越多越多的传统机构已意识到了区块链技术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价值从大陆向群岛转移正在形成趋势。
本文的主角 Public Mint 相信,这一趋势之下必定蕴藏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由于基础体系截然不同,当前链上、链下世界的互通并不顺畅,波动性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许多传统企业对使用加密货币望之却步。稳定币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 Public Mint 认为,稳定币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链下商业所服务,因此大多数稳定币并不能完全填补加密货币和法币世界之间的鸿沟。
Public Mint 的解决思路是,通证作为区块链之中价值流通的载体,并不需要从头再造一个价值共识不够稳定的全新货币,共识牢固的法币完全可以承担这一角色。因此,Public Mint 决定搭建一条以法币为基础通证的区块链网络,链上交易费用将全部以法币形式支付,用户无需再接触任何波动性资产,这样就从基础层面消除了不确定性。
注:Public Mint 网络上线近半年,已顺利产出逾 700 万个区块。
在具体的实现上,Public Mint 将法币 1:1 映射至链上,赋予了法币可编程性,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区块链 API 与 Web 组件,用户可基于该网络构建支持法币支付的应用程序。由于 Public Mint 与以太坊兼容,因此基于以太坊的 Dapps 可在无需大幅调整代码的情况下迁移至 Public Mint 链上来构建其法币复刻版本,开发者们也可以使用 Solidity 语言来自由构建新的智能合约应用。
目前,Public Mint 所支持的法币类别仅有美元,欧元以及英镑的支持工作正在推进中。综合来看,Public Mint 可以提供类似于大多数稳定币解决方案的基础服务,但其并不应该被简单视为一款稳定币项目,因为该项目更大的愿景是基于自身网络构建一个以法币为基础的链上生态系统。
资金进出及合规问题
作为公链,Public Mint 对所有人完全开放,使用该网络仅需创建一个 Public Mint 地址,用户可通过 Public Mint 的钱包终端来创建地址,上文提到了 Public Mint 与以太坊兼容,因此未来任何与以太坊兼容的钱包都将可以在 Public Mint 网络上使用。
Public Mint 业务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法币资产的上链与下链。目前,Public Mint 已与 200 余家银行机构达成了合作,这些银行机构将配合 Public Mint 完成资金的上链与下链,同时也将负责托管链下的法币资金,这些资金均会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全额承保。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其流程,我们来试着模拟一次完整的资金上链与下链操作。
如果某用户希望充值资金,首先需要先完成 KYC 认证(只有资金进出时才需要,单纯的链上操作无需 KYC),然后再按照操作指引将法币资金转移至 Public Mint 的合作银行,待银行确认资金入账后会立即向 Public Mint 发送指令,该用户的指定地址中随即也将生成相应的锚定代币。由于各家银行机构针对不同的入金方式(ACH、信用卡、电汇等等)会有不同的确认流程,因此从转账到代币生成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长如下图所示:
资金上链后,用户可使用链上的锚定代币自由转账或使用 Public Mint 链上的各种应用。
当用户申请提现时,指令将发送给 Public Mint 的合作银行,随后资金将转移至用户指定的银行账户,链上地址内的相应锚定币余额也将被销毁。同样,从申请提现到资金入账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长如下图所示:
由于 Public Mint 的业务势必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转账,合规问题将是该项目的重中之重。根据官方所给出的资料,Public Mint 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且已在美国财政部下属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注册成为 BSA 货币服务商(BSA Money Services Business),受该部门的监管约束。
为了迎合监管需求,Public Mint 在挑选合作银行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合作银行必须是注册于各州的特许信托公司,且需要经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合格托管商的充分审计,其托管资金也必须由 FDIC 全额承保。
与 USDC、PAX 等合规稳定币一样,Public Mint 也会委托信誉良好的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对链下的法币储备进行定期审计。
MINT的价值捕获
前文提到,Public Mint 网络内的基础通证是法币,链上交易费用也将全部以法币形式支付。换句话说,本周二 IDO 所释放的项目原生代币 MINT 并不会成为 Public Mint 网络上的基础通证,那么该代币的价值又体现在哪呢?
综合来看,MINT 代币的价值将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治理,MINT 代币的持有者有权利就 Public Mint 网络的未来发展发起提案或参与投票;
其次是手续费优惠,与以太坊相同,Public Mint 的链上操作(质押、转账、使用某些应用)也会产生相应的费用,持有 MINT 代币的用户可享受一定的费用折扣;
最后,持有 MINT 的用户可以在参与 Public Mint 即将推出的 Earn Program 时拿到更高的收益。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 Earn Program,该计划旨在简化用户参与 CeFi 及 DeFi 的流程,用户在将资金存在该计划后将收到代表着本金+收益的合成法币(USD+),此后即可获得由一篮子 CeFi 及 DeFi 投资组合所产生的收益,就用户体感而言类似于稳定币挖矿。持有少量 MINT 代币的用户将获得全部收益的 70%,剩余 30% 将归属 Public Mint;持有大量 MINT 代币的用户则可获得全部收益的 90%。
MINT 代币的总供应量为 2.5 亿枚,本次 IDO 公募所释放的代币数量占总供应量的 1%,共 250 万枚,价格为 0.1 美元,没有锁仓限制。
从上图的代币分配情况可以看出,种子轮及两轮私募投资者是 MINT 代币最大的持有方,共计持有 40% 的代币供应量,但均有一定的锁仓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 Public Mint 还宣布完成了 250 万美元的战略轮融资,参投方包括 Black Edge Capital、Spark Digital Capital、AU21 Capital、Woodstock、Genesis Block Ventures、Kenetic Capital 以及 Solidity Ventures。
前景及挑战
根据 Public Mint 官方披露的路线图,接下来该项目将很快整合 USDC,Earn Program 则将于今年 Q3 上线,Q4 的重点工作是支持欧元以及英镑等更多币种。
Public Mint 的创始人是美国知名科技新闻网站 CNET 的创始人 Halsey Minor,他也是如今的软件即服务(SaaS)巨头 SalesForce 的早期投资者。丰富的商业履历让 Halsey 能够了解到传统的商业世界究竟需要什么,又在顾虑些什么,透过 Public Mint 的业务逻辑,我们能够大致捕捉到 Halsey 的设计思考。
然而,创意往往也伴随着挑战,Public Mint 自然也不会例外,简单提几点。
其一,Public Mint 宣布脱离以太坊等成熟公链,选择了自行搭建一条新的区块链网络,其采用的 IBFT 2.0 PoA 共识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性能,交易确认时间将以秒为单位计算。但与此同时,脱离以太坊也意味着 Public Mint 无法共享前者的安全性,新区块链的安全程度及去中心化程度究竟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
其二,区块链的公开透明与传统商业的隐私要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也值得进一步讨论,Public Mint 网络内的所有交易均会被永久记录在链,对任何人均公开、可见,如果特定公司的地址被标记,其所有的商业动作也将暴露于公众视野,这显然不利于商业竞争。据称 Public Mint 已开始研究 zk-SNARKs 隐私技术,但该方案具体何时落地并未被列入路线图内。
诸多挑战,仍待 Public Mint 逐步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