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多数个股快速下杀,着实给投资者带来恐慌性情绪。尤其是前期涨幅较大的创业板头部企业,白酒个股,以及2020年业绩预报净利增速偏小股价涨幅过大的个股,成为近期市场调整的主力军。屋漏偏逢连夜雨,隔岸香港市场计划上传印花税的传闻,又增加了利空因素。近期A股是否迎来短期重要顶点,风格切换还将延续,这些都是投资者在意的话题。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绝对有一定相似性,读史可以明智。本期为2005年以来每一轮大小牛市规律发现的第三篇文章,来通过历史数据和规律挖掘,对于目前行情有一定指导意义。
欢迎投资者阅读前两期文章:
《复盘A股最宏伟牛市背后的几大规律:哪怕只读懂一个都受益匪浅》
《沪深300更大更强:两年间茅台市值增长超2.3万亿 钢铁茅股价大涨40倍!》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2014、2015年牛市,复盘多数个股走势,并对当时收盘数据进行分析及归纳总结:
(1)多数个股在2015年牛市见顶时期;
(2)2015年,个股见顶时期的分布情况;
(3)个股见顶与大盘见顶的相关性。
四成个股见顶期与大盘高度重合
2015年的牛市,三大指数的见顶日期都不一致,但非常接近。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是6月份见顶,日期分别为12日、15日和5日,深证成指最后见顶。这三大指数最高点位分别是5178.19、18211.76和4037.96点。
由于当时新股上市是数涨停板的机制,一定程度不受大盘系统性风险影响,对研究个股见顶时间窗口有一定影响。本文选取对象排除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上市的所有年内次新股。另外,由于退市个股的资料难以找寻,本文共涉及到2471只个股,数据中最后三只个股为东易日盛、登云股份和岭南股份,上市日期为2014年2月19日。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见顶日期接近,以深证成指的6月15日为基准,2471只个股中,有1782只个股见顶节点与大盘接近,或者早于大盘,占比为72.11%。这数据也给我们很大鼓舞,众所周知2015年6月至8月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股灾,但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个股即便在大盘恐慌性下杀之时,个股超越了股灾启动前高点,比大盘还抗跌。
基本数据分析好后,我们再来对个股见顶时间窗口等维度,进行更深刻的剖析。三大指数见顶日期为6月5日、12日和15日,第一项数据先查明这段期间见顶个股的比例。这项数据的指导意义是告诉我们,市场有多少个股表现与大盘高度见顶周期重合。对于现在带有恐慌情绪市场有指导意义:2月18日上证指数3731.69点是这轮行情的顶吗?假如判断出它根本不是顶部,而且如果个股与上证见顶时期高度重合,那此时的调整或可不必过分害怕。
大数据统计发现,共有1069只个股,占比43.26%的个股见顶时期与同期三大指数重合。再赘述一句,1069只个股见顶与大盘同期,还有689只个股见顶周期晚于同期大盘,相当于有71.15%的个股市场表现平手或好于大盘见顶期,这又是一个积极信号!
个股见顶期与所在交易市场有关联
1069只(占比43.26%)个股见顶期与大盘重合,再对这个体进行研究。6月15日当天见顶个股380只,6月12日见顶292只,其次为6月5日166只个股见顶,可以看出这3日也是三大指数分别见顶的日期。6月9日和10日见顶个股数相对较少,分别为49只和42只。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投顾
6月15、12和5日,我们再进行拆分研究。深圳主板和中小板个股见顶比例较高的日期是6月5日和15日,15日数量达到175家,为这三日最高。创业板6月5日见顶个股占三个交易市场比重的19.88%,相比之下12日为13.36%,15日为9.45%。上海主板6月15日和12日见顶个股占三个交易市场比例极其接近,分别为44.62%和43.84%。对比可看出个股见顶时期与所属交易市场有一定关联。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投顾
因股灾影响绝大多数个股6月见顶
接下来我们再对2471只个股的见顶时点,更进一步分析。2015年牛市绝大多数个股是在6月份见顶,2月、3月等月仅有零星个股股价见顶,另外还有一批“优秀”个股,不惧2015年后半年股灾调整,12月份股价达到年内最高值,见顶周期十分晚。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投顾
接下来,我们再把研究单位细化到月份,6月共计1771只个股股价见顶,占比71.67%,5月次之共计288只,12月最后的171只个股见顶。三大指数见顶分别在6月5、12和15日,5月至7月与大盘见顶时间点接近,这三个月见顶的个股数共计2103家,占了数据观察2471只个股的85.11%。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投顾
最后再来细分到日,下表为个股见顶家数最高的15个交易日,6月占了13日,5月的27日、28日见顶个股数为71家和78家。
数据来源:Choice、巨丰投顾
2015年6月发生罕见的股灾,这也导致绝大多数个股在同一时点大幅下挫。这种极特殊情况,未来发生概率或将越来越小。但目前市场和当前市场也有一定相似之处,有些板块个股估值已达历史高位区,甚至估值泡沫逼近或超过2015年,分析当时个股见顶数据,对目前市场仍然有一定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