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观察|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中的区块链

9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规划以及那些可能与区块链产生联系的相关产业。本文中我们将摘录其中重要部分,包含基础设施、区块链、数据要素、工业、农业等。

1.十三五期间,工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建成兰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础平台,兰石集团“兰石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列为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酒钢集团等企业“钢材溯源”链、知识产权港“知识保护与交易”链等多个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实施。

兰州通过了BSN(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的入网要求,成为BSN节点城市。服务业数字化特色鲜明,建成“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即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智慧旅游支撑云、功能云、内容云)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推进“短视频上的甘肃”数字产业链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建立。

数字政务体系日趋完备。数字政务平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政务云及互联网、政务专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政务服务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建成“甘快办”移动端服务平台,积极打造“掌上办”“指尖办”甘肃品牌。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覆盖全省41.8万户企业,获得国务院表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数据共享负面清单”全面推行,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建成投运,实现国家、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对接。

数字经济后发优势强劲。先后出台《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支持5G通信网建设发展的意见》《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方案(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围绕新基建三大领域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探索推出“东数西算”“信易贷”“云量贷”等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招、新招,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省数据信息产业生态体系。

同时,我省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规模小。较传统产业相比,产业配套能力弱,区域、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平衡。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我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不多,平台型企业缺乏,数字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创新效应不明显。2020年,省内企业申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利3017件,仅占全国的0.35%。三是数据应用水平不高。数据中心大部分为中小型数据中心,未形成集群化、规模化。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利用程度低,“数据孤岛”问题亟需解决,数据价值未能有效挖掘。

2.“新基建”开创新时代。一方面,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被赋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内涵,成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和推动“新基建”发展,为我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道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

“新要素”创造新价值。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激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未来,我省须以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为主线,以重点科技型龙头制造企业为依托,全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加速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期间,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深度融合,将为数字化技术应用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

“新消费”催生新业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以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将会推动形成潜力巨大的新兴消费市场。直播和社交电商拉近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联系,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智能供应等新业态,新零售、数字贸易、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权益经济等新模式,推动产品创新水平和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使新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省新业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丝路”孕育新蓝海。“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响应。“十四五”期间,我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将继续加大“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力度,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加快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产业、科教文卫等领域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辟新蓝海。

3.实现“一年显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树标杆”的目标,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数字产业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打造东西部算力资源调度先导区、全域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区、社会治理创新应用示范区。

到2021年底,初步构建数字甘肃基本框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配套体系基本成型,交通文旅、就业社保、生态环境等领域试点示范初见成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启动建设,确立甘肃在数据要素汇聚、大数据产业集聚、数据创新应用等领域优势。

到2023年底,建成覆盖全省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在政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应急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构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跨域数据资产流通交易机制,基本实现全天候网络支撑、全方位数据感知、全链条智能决策、全业务协同治理、全用户便捷服务和全景式综合展示。

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产业化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生态样板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成为甘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甘肃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积极承接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持续完善甘肃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加强政务信息共享应用。探索运用数据沙箱、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建立公共数据定向开放和开发利用机制,促进政务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依法合规向社会开放,深化公共数据资产化开发利用。

着力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研究制定数据交易市场管理制度,推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充分释放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推进大数据市场化应用。

5.聚焦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融合运用,鼓励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植保、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气象服务等。

6.依托超大规模数据中心、5G基站、高速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离线分析、采集标注、后台加工、数据存储、海量数据计算等,积极对接东部数据存算需求,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推理等提供算力服务,打造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聚区、国家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先行区、西部数据要素创新应用示范区。

7.以加速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光电、区块链、增强AR/VR(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产业,鼓励产业融合应用示范,持续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多点产业支撑、多业优势互补的数字经济体系。

8.围绕国家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政府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制度规则体系,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推进数字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建设“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数字政府。

9.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驱动,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数据为基本要素,运用城市信息模型、虚拟仿真等技术,搭建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宏中微观一体化经济决策大脑、产业大脑,培育数据驱动、协同融合、共创共享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支持全省重大决策。

10.大力推进交通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向”“西向”通道跨省数据共享,不断提高人流、车流、物流信息等交通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构建形成“大通道+大数据+大产业”的创新发展格局。

11.在数据存储、数据资源流通、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投融资并购等领域,引进一批优质高科技企业。培育区域性知识产权孵化培育中心、交易中心、金融中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专利保护、物流运输、通关服务、跨境园区等领域的全方位衔接,促进行业标准互信互认。

12.完善全省网络安全领域制度系统设计,为扶持和引导全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落实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测评、密码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等基础制度。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措施,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强化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水平。

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