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没有公司只有DAO?V神的去中心化终极愿景

你有没有想过,20年之后,这个世界可能不再存在公司这个概念!

你有没有想过,你做的任何一份工作都可以变成公司发展的一份力量,随着公司的发展,你将受益终生!

你有没有想过,即便是中心化的企业,也可以使用非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公司依然能够平稳运行,而你,不再只是一个打工者。

这一切,正在实现,或已经实现!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你在某个企业工作的异常努力,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一旦你离职了,去往另外一家企业工作,原企业的任何发展都将与你无关。那么,你当初所做的努力究竟意义在哪里?你为企业奋斗的结果又在哪里呢?

Vitalik(以太坊创始人,V神)的理想: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DAO)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试图把任何一个人的努力以不可篡改的方式记录在区块链上,并永久保存,任何一个人的贡献、成果在DAO中都将会变成受益终身的通证。这是一种新的企业制度,一种新的激励方式,也将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

围绕DAO,作为低级或高级的“打工人”,我们都有必要去深度思考它的原理和未来发展!

公司的本质和区块链治理的尝试

16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作为现代资本治理制度的开先河者,公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协作方式。也恰是公司制度的出现,才使得由农业社会的分散、低效、原始的人类协作方式演变成中心化、集中、高效的现代协作方式。

西方公司制度的出现和大规模推行,为工业革命埋下了伏笔,可以说,现代资本主义的大部分理论基础和现代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运行方式都与公司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数百年来,公司制度已经深入到全球任何一个参与全球经济的经济体的各个方面,让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得以实现。

作为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经济团体运作方式,公司制度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成为公司制度彻底“成熟”的助推剂。例如我们熟知的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等等,以产业普及范围的广度和对个人生活协助的深度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也成就了这些企业数以万亿计的公司估值。

而公司制度发展到上述企业的程度,基本会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某个行业的技术垄断,一个是生存空间的挤压。这非常好理解,大型公司有更多的资本去招募优秀的人才,形成技术壁垒。当人才都集中到某个或某几个公司之中时,其他公司想要发展根本无法获取足够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持。

另一个,互联网公司目前已经涉及电商、支付、餐饮、快递、金融等等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领域,这种态势之下,上述公司的庞大体型必然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而大型公司的整合能力又远超创业公司。因此,在任何领域都涉足且都做出一定成绩的前提下,创业公司的境遇就将越来越难,以至于根本没有办法生存。

极致的中心化公司制度形成了技术与资本的壁垒,市场和政府都同时看到了这一点,于是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行《反垄断法》。然而,《反垄断法》施行13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市场仍然由大型公司把持,直到2015年左右,区块链技术浪潮风行,人们看到了中心化协作方式被去中心化协作方式取代的契机,区块链也成为互联网的公司制度分合点,一些简单的分布式协作方式开始出现。

2017年左右,1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通证发行)开始尝试在区块链上开公司,但是,这种形式开设的公司仍然是中心化的。整个公司是被一个核心团队控制,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虚假的项目、“空气Token”都进行了1CO,导致很多人被骗。区块链的第一次分布式协作尝试以过于简陋的制度结构而告终。

对此,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对此现象,提出了DAO1CO的概念,将他的理想DAO(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和1CO(首次通证发行)进行了结合。利用一个智能合约锁定1CO募集到的通证,按照预期的项目进度,在每个不同的项目进度点,解锁一定的Token,作为项目开发者的报酬。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核心团队进行诈骗——因为如果团队什么都没做出来,或者做出来的东西并没有得到出资方的认可(通过智能合约事先编写好的投票方式),团队就得不到任何报酬,到了约定时间,所有投资人的资金都会退还给投资者。

恰如20年前有人预测“以后所有的公司都将是互联网公司”一样,20年后的今天,同样可以预测“以后所有的公司都将是DAO组织。”作为一项有创造性的尝试,DAO本质上是一种颠覆了现代公司制度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去中心化合作关系。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型的生产关系的可能。

我们可以想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必将从公司制度牢笼中解放出来,而区块链技术则大大提升了这种可能性。未来区块链将成为一个大型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项目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以任务悬赏的形式将工作内容拆分并发布,有能力有意愿的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接受任务,实现真正的自由职业。

DAO治理的两大案例

近期DAO的知名案例有两个:1、硅谷知名风投 A16Z (Andreessen Horowitz) Crypto 投资MakerDAO,以 1500万美金增持 6% MKR;2、People(Constitution DAO)参与苏富比拍卖首部美国宪法的副本之一的事件。两者可以为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DAO作出实际的案例分析。

1.MakerDAO 是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体系,提供第一个去中心化基础稳定货币 Dai (以太美元) 和衍生金融体系。Dai 由数字资产足额抵押担保发行,和美元保持1:1锚定。目前 Dai 是规模最大的去中心化稳定Token。MKR 是 Maker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的权益和管理Token。

A16Z Crypto 的1500万美元投资让其成为去中心化稳定Token项目 MakerDAO 的重要治理方之一,A16Z 旗下团队将提供 MakerDAO 项目三年的资本运作、商业网络、市场人事和运营支持,以及 Dai 的监管合规与大规模采用。有趣的是A16Z Crypto 联合掌舵人 Kathryn Haun 曾经是Mt.Gox 「门头沟」事件和 Silk Road 「丝绸之路」案件的联邦调查官。

目前,MakerDAO已经上线了多种抵押担保 Dai 的测试网络并启动了首次公开治理投票。

2.Constitution DAO来自于几个加密爱好者,他们通过简单直白的官网,向全网公开募集ETH以用来拍卖首部美国宪法的副本。并按照1ETH=100万People的比例,向所有捐赠ETH的参与者进行发放。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粗暴疯狂”的想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并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捐款。仅仅在Constitution DAO成立72小时之后,就筹措到了价值4200万美元的ETH,但最后Constitution DAO创始人由于手中并没有足够的美元而放弃拍卖,并保证给所有投资者退款。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部分人认为Constitution DAO的团队是骗子,于是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卖掉了手中的People通证。而另外一部分则从市场上低价收购了大量的People通证。

11月22日,官方推特公布了退款详细流程,接下来,更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大量的投资者没有选择退款,而是选择持有People通证。由于退款需要销毁People,它现在成了一种急速紧缩且不可再生的资产。Constitution DAO某种意义上现在变成了一个“无主项目”,与前一段时间风靡的MEME通证极其相似,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飞速的价值上涨。

关于区块链 DAO 的深度思考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相信大家肯定对“分布式自治组织”(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我们认为,仍需要对DAO的深层次逻辑进行思考,从目前我们看到的事例了解,DAO的确如V神所设想的那样,通过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甚至可以在无人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让制度自主运行。

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的加持下,DAO的运作公开透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该组织的股份权益,或者提供服务等的形式来成为该组织的参与者。值得一提的是,在运作的过程中,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维护和升级,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适合它周围的环境。

如果以更加哲学的角度思考DAO,无疑就是在区块链世界创建了一个人人平等、权益合理分配、共同治理的乌托邦世界。

当然,DAO的现实情况是仍处于规则和技术结合的初期阶段,以上两个案例也说明了,在DAO组建的前期,仍然需要一个创始团队进行初期治理和规则制订,然后再由智能合约过渡到DAO模式。通俗点讲,目前DAO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分布式的,但启动却是中心化的,这就有可能在初始规则的制订上更偏向于创世团队的利益。

另外,治理权益的分布目前来看仍然是不均衡的,事实上也无法做到完全均衡。如果想要推动DAO治理的分布式结构,就必然对投票权设置门槛,而能够通过门槛的少数人能否代表最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仍然存疑,一旦出现了意外,则 DAO 的共识分裂会非常严重,基本失去作用。

结语

我们不能放弃梦想,就像不能放弃对区块链乌托邦DAO的向往,但也要认清现实,就像已经是现阶段最完美的乌托邦DAO也并非完全去中心化。现实告诉我们,目前的区块链很难存在一个完全自治的系统,只要能够借助中心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便是非完全的去中心化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而对于无法辩证看待问题,沉浸在自以为是认知中的“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者”,傲慢与偏见并不能让他所认为的美好成为乌托邦。

世界是运动的,如今DAO的不完美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开端,当理想存在,财富和机遇同时萌发,DAO的未来也必然走向“完美”。

查看更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