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实现了这两件事。它创造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既不需要中央银行也不需要抵押品。它可以被证明是稀缺的,而且仅由代码以及编写和运行该代码的人支配。
它还创建了新的所有权和交易模型。这种新模式不需要第三方或中间商。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控制他们的资产,并且可以纯粹以点对点的方式转移它们。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一种新的所有权模型。
比特币的出现孕育了一个新的产业。加密领域。区块链世界。比特币催生了成千上万种新的资产,以及与这些资产互动的新形式。尽管资产和基础设施这两方面的创新经常同时发生,并且经常在同一旗帜下发生,但不应混淆。新资产不一定会创造所有权和交易的新经验。同样,所有权和交易的新模型并不总是需要新资产。
CoinDesk专栏作家Jill Carlson是非营利研究组织“开放货币倡议”(Open Money Initiative)的联合创始人,该组织致力于保障自由开放的金融系统的权利。她还是早期创业公司Slow Ventures的投资者。
长期以来,比特币既标志着一项新资产的诞生,又标志着一项新基础设施的发明,这一事实长期以来一直让人感到困惑,并导致了两者的混淆。而现在是时候开始注意到这两者的差异了。
这个行业,尽管鲜少认识到这一点,但总是在优先创造新的资产和优先建设基础设施之间摇摆不定。
从2013年到2015年,陆续出现了zcash、门罗币、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狗狗币等山寨币。这些都是新资产的代表。基本上,其中一部分新资产也为用户提供了与资产交互的新方法,以及其他新的方面:例如隐私和可编程性。但也有一些资产,除了营销之外什么也没有。加密货币领域有很多不确定该如何处理的袋子。
从2015年到2016年,这个行业学到了教训,明白了并非所有新资产都是有价值的,行业的许多兴趣都转向了围绕旧资产构建新基础架构。整个企业区块链产业诞生了。R3,Chain,Symbiont和Digital Asset等公司将精力集中在重新改造股票、债券、衍生品和掉期等传统金融产品上。
这些公司回避了创建新资产的挑战。然而,他们遇到的问题甚至更大,那就是如何围绕当今依赖富有强大、难以撼动的第三方的旧资产类别创建新的、基于P2P的所有权和交易模型。
厌倦了这些艰难的工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集体注意力又回到了新资产上。众所周知,2017年和2018年是ICO之年:初始代币发行。Tezos,Polkadot,0x:同样,这些新资产中有一部分也为其所有者从根本上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但其他许多项目—数量之多不胜枚举—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筹款形式榨取了很多价值,但在多数情况下—即使在网络上线和发行资产的情况下,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也并不多。相对应的后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密寒冬”。
然后,在过去两年里,我们会看到风向再次转回围绕基础设施以及所有权和交易体验的创新。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崛起、钱包供应商之间的新竞赛、基于区块链的借贷协议的诞生。所有这一切,类似于之前的企业级应用热潮,在更大程度上其实是我们如何与资产交互的体验,而不是创造新资产的尝试。
这种去中心化金融的实验,已经从很多方面被证明是颇有成效的。人们,尽管目前数量有限,第一次能够执行双向的、纯粹的数字交易,不必依赖于中心化的第三方进行托管,保护他们的资产或者提供流动性。这种新基础设施最主要的限制在于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与其兼容的资产至今无法展现出基本的、耐久的、长期价值。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循环往复、摇摆不定的模式:对加密资产进行创新,发现挑战,转头开发区块链基础设施,遇见路障然后又回到加密资产。很快(甚至可能比我预计得更快),我们就会看到兴趣的摆针从基础设施再次返回到围绕资产本身的创新。
实际上,我们已经能从DeFi的世界中看到这种迹象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是Uniswap(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发行代币的行为。不断出现的社区以及治理代币更普遍地表现出了对发行具备基本价值的、新的去中心化资产的方式的持续探索。对非同质代币(NFT)的关注的复苏以及部分主要与艺术家联名的NFT代币获得的巨大关注,都暗示着市场再次摆向以资产为重心的方向。关于“初始国家/货币发行”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对话的复兴,也代表了将现实世界的价值移植到数字本地区块链中的可能方向。我也怀疑这种探索会把市场兴趣带回到比特币,比特币是少数几个似乎已经证明其价值的加密资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