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都发生了巨大震荡和波动,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政策环境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未来5年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未来50年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深圳演讲时表示。
12月28日,“金融2021:新变局、新趋势和新视野”报告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行。前海传媒从现场了解到,朱民分析了现在的全球经济特点,预测了2021年全球金融的走势,并围绕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剖析。
全球金融2021年仍存较大变数
经历了低迷的2020年,2021年的全球金融会否“触底反弹”?朱民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预测是,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2%,贸易额增长8.3%。“但是我认为,这个预测有些乐观了。”朱民说,他将2021年定义成“缓增长年”,经济的复苏速度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疫情发展的影响。他认为,2021年,企业破产高峰和高失业将持续,企业负债恶化,垃圾债风险上升,而各国央行入市使得金融市场将出现一些规则变化,部分地区和国家开始负利率。全球金融的结构、生态和游戏规则,都将产生巨变,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金融要加速“自我革新”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朱民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走向服务业,居民财富增加,中产阶级人数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增加,同时进入老年社会和长寿时代。这些国情都对中国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金融如何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朱民建议,要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统一、综合、国际化的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创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居民养老第三支柱;加快发展和完善资产管理和理财市场,为人民财产增值保值;加快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落地央行主权货币,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继续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
朱民表示,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试点是成功的。“数字货币有很大的便利,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应该尽早确定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和定位,加快落地运营,保持我国的领先优势。”
金融“拥抱”科技势在必行
“未来的金融机构一定是虚拟世界和实体经济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好,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综合服务。所以金融机构一定要升级场景开发与合作能力、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数字开发与运营能力。” 朱民强调,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大潮流。要想拥抱金融+科技的潮流,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刚需”。
据悉,本次报告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哈工大(深圳)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哈工大(深圳)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承办。哈工大(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唐杰主持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