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一条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1月16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香港子公司和中国清算总中心等5家国内清算机构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有限公司。其中SWIFT持股55%,清算总中心持股34%,跨境清算公司持股5%,数研所和支付清算协会分别持股3%。
数研所虽然持股占比不多,但以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节节开花的势头,以及该金融网关公司董事会构成中,4名董事除3名为SWIFT高管,唯一一名国内董事是数研所穆长春所长,于是坊间浮想联翩,大多解读为该公司成立与数字人民币密切相关,还有人把SWIFT当成国际美元清算系统。是耶非耶,且看下文试析之。
一、SWIFT是个什么机构?
这个问题虽在常识范畴,还是简单普及一下: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缩写,翻译为“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网络”或“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支付清算快速增长,对各国间金融信息联系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美国、加拿大和欧洲15个国家239家银行在1973年5月成立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其职责是设计、建立和管理全球金融信息网络,方便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虽然发起国有美国,但它不属于美国,是一个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立性国际组织,目前其报文传送平台对接了全球11000多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SWIFT 不是为用户户持有资金或管理账户,而是提供信息网络进行通讯并交换标准化金融报文。
谈到金融信息传送,有必要说下支付结算的一般流程:
现代支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交易——清算——结算。
交易:就是对支付活动的发起,比如某消费者想通过线下或线上支付购买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他可以通过现金支付来达成交易,商家收入现金后就没有什么事了。如果是选择非现金支付方式,如刷卡或者扫码、刷脸等进行支付,后面就牵涉到若干环节,需要对支付信息和支付款项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支付人使用的支付受理端如POS机或受理扫码、刷脸的软件要把支付信息(交易指令)传递到后台(客户绑定受理端的银行账户),对消费者的身份、支付能力等进行确认。如果确认无误,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清算:这个环节由清算机构算账,算清支付(收取)的款项与相应的手续费,把信息发送给交易双方账户所在机构,以及中央支付结算体系。
结算:付款人账户所在行根据清算信息进行资金实际划拨。
有些支付体系在清算环节的算账和信息传输是集成在一起的,有些是分离的,比如很多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货币清算时使用到的SWIFT提供的报文服务,因此SWIFT的角色是制定跨境清算信息的标准,并向相关机构进行传递,而不是直接从事清算或者结算的机构。对于个人客户来说,能接触到与SWIFT有关的是在跨境汇款时需要填写汇出行和汇入行的SWIFT码。但实际上在客户发起汇款指令后,与汇款有关的各种信息,都要按照它设计的电文标准格式进行处理,借助这些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跨境支付的款项才能准确汇入指定银行。从这次SWIFT与中国合资成立的公司名称“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及经营范围也可以看出其业务性质。
二、SWIFT是否是美国金融制裁的工具?
目前全球有80%的跨境支付交易信息传递要通过SWIFT网络进行,有不少人认为它是一个受美国控制的跨境支付系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有力工具。下面来看看这个说法是否成立。
从SWIFT的机构设置看,其总部设在比利时,受欧盟和比利时法律管辖,并不受美国法律制约。为保证其中立性,SWIFT的25个董事席位按照各国SWIFT报文使用量进行分配,每个国家不超过2席。其中,欧洲国家占据17席,美国仅占2席,根据2018年数据,中国报文量排名第10,占有1席。因此从理论上讲,美国在SWIFT没有直接决定制裁哪国的权力。
但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尚无人与之争锋,美元两大清算机构——Fedwire(联邦储备通信系统)和CHIPS(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的业务量在全球美元清算业务中占绝对优势,如通过CHIPS清算的全球银行同业间美元清算占95%。SWIFT作为国际货币清算体系中的服务机构,如果不跟着美国走定然难以独活,不得不选边站队美国。另外SWIFT的两个信息交换中心之一位于纽约,“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总统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授权财政部可以从SWIFT调取“与恐怖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和资金流通信息。美国政府可以通过SWIFT追溯被制裁对象的每笔款项来往,限制被制裁对象通过国际清算通道进行国际支付。最典型的案例是对朝鲜和伊朗的金融制裁。前者是对澳门汇业银行施压冻结朝鲜2400多万美元的资金账户,迫使汇业银行这样做的理由就是通过SWIFT发现该行为朝鲜非法金融交易提供帮助;后者先是由美国禁止伊朗使用CHIPS进行美元交易结算,然后又迫使欧盟和SWIFT同意禁止伊朗使用SWIFT报文系统,把伊朗从系统中销户。
利用SWIFT进行金融制裁的做法确实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因为SWIFT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各国几乎都依赖于SWIFT进行跨境支付的报文传送服务,一旦切断某个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的联系,则该机构的跨境业务报文成本将大幅上升甚至无法进行。如伊朗被踢出SWIFT系统之后,其经济、金融活动受到显著影响。与金融制裁之前的2011年相比,2019年伊朗与欧盟的双边贸易规模下降了85%,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规模下降了68%。
不过有人认为在朝鲜和伊朗案例中SWIFT站队美国的选择,主要还是出于这两个国家贸易体量小,对其业务影响甚微的考虑。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时,SWIFT就没有采纳美国“切断同俄罗斯金融机构联系”的建议,认为这样做会“侵犯会员权利,损害相关方利益”,要保持自己的政治中立和专业属性。
从上述几个案例中可见,SWIFT本身是一个中立的专业机构,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运营策略。在以往美国历次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制裁中,并不是无条件跟从美国,而更多从自身利益和经营方针去作出选择。
三、SWIFT与人民币清算组织合作意味着什么?
从上述案例中,欧洲、中国等主要国家以及SWIFT显然意识到需要有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来改变现在美元结算一家独大的局面,并在这方面开始探索尝试。
如2019年德、英、法三国创建的一个与伊朗进行以欧元计价结算的机制“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rument for Supporting Trade Exchanges, INSTEX),目的是避开美国制裁,支持欧洲的企业可以继续与伊朗贸易往来。这一机制虽然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不少,但无论如何,说明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统治地位不是铁板一块,以美元为代表的霸凌已引起国际社会的觉醒与反思。
俄罗斯央行在被制裁后,加快了本国支付系统的建设,2015年4月俄罗斯正式启用新创建的国家支付系统,将所有通过VISA和万事达卡交易的银行全部过渡至国家支付系统。并且表示愿意加入欧洲的INSTEX系统。
中国在2015年上线了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为全球人民币清算提供支持,人民币跨境清算不再采取以前的代理行、清算行模式,实现了资金实时转出与金融数据安全管控,延长了系统对外服务时间,二期上线后工作日内 24 小时运转,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的金融市场。截至2020年末,CIPS系统已吸引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1092家参与者。
CIPS 的参与者与系统的连接有的是通过专线,也有的是通过SWIFT系统。因此CIPS要做强做大,必然要和SWIFT合作。在2016年时全球就有1700家金融机构使用SWIFT网络开展人民币交易。因此在CIPS一期上线后不久,2016年SWIFT即与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责任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使用SWIFT报文服务、解决CIPS与SWIFT报文格式转换以及将SWIFT用户群接入CIPS等。
2019年1月SWIFT与CIPS运营机构跨境清算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跨境支付业务方面的合作。当年6月,SWIFT在北京市西城区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从SWIFT角度,是看中中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带来的发展契机,扩大中国以及与中国各项发展有关的国家地区的用户基础。
2019年中以后数字人民币测试加快了步伐,在深圳、苏州、雄安、北京等地各种支付场景的落地体验令全球瞩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数字人民币有可能提供给来华观光外国旅客使用,迈出跨境支付的第一步。
这次SWIFT与中国再度携手合作,从我方来说,并不是说就能绕开美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美元清算,只要美元货币霸权地位存在,美国实力依然强大,跨境支付使用美元就无法拜托美国的控制和影响。现在和SWIFT 的合作是寻求建立更大更强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机制,依托SWIFT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吸引全球更多参与者和用户加入CIPS,构建覆盖更广、交互更便捷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和通道,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用户使用CIPS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牢固的基础和强大助力。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也是其中一部分,但它的跨境应用遇到的问题会比现行跨境支付更加复杂,需要与国际组织和各国进行广泛、深入、紧密的合作与研究,因此尽早与SWIFT等国际组织合作探索未来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各种可能方案很有必要,但个人认为,目前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可能性比较大的场景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跨境零售支付平台或通用的互操作性框架下使用。
从SWIFT方来说,与中国的合作,对于推进其内部改革和技术创新有积极意义。它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要保持其在跨境支付体系的主导地位,就必须顺应技术变化的要求,重视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优化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多年来SWIFT在跨境支付中存在的资金到账手续多、速度慢、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瑞波等金融科技公司兴起,并在寻找银行方面的合作伙伴,给SWIFT的业务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因此它也一直在寻求引进区块链技术,力图重塑跨境支付模式。2017年以来上线“全球支付创新项目”(Globe Payment Innovation, GPI),应用超级账本 Fabric 数据库进行区块链支付业务场景验证,实现 50%的跨境报文传递在 30 分钟内完成。2019年宣布与R3的Corda平台合作,在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交易平台上实现GPI支付,确保支付的速度和透明性。同时与一些国家境内的快速支付系统整合,推出“秒级”跨境瞬时支付。此外它在印度也有与当地金融科技公司Monetago合作的举措,在当地银行业跨境支付业务中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这次它与中国官方清算组织以及投资几家金融科技的数研所合作,对这个半百老店来说,是想吸取中国在数字化支付技术领域的创新经验和理念,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流程改造提供支持和借鉴,以应对未来的数字货币变革挑战。